金融业应主动应对“营改增”
自2012年上海首个营改增试点开始,3年间不断扩大营改增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到2015年已完成部分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及邮电通信业,而“建筑房产业、生活服务业及金融服务业”仍处于政策不明、各界关注的阶段。
2015年作为营改增的收官之年,鉴于政策出台时间不明、金融机构业务复杂的现状,各大型金融机构已经积极开展应对营改增的工作,而部分小型金融机构仍“不为所动”,究竟营改增会为金融机构带来怎样的机会和挑战、金融机构又该如何应对呢?
回顾背景 现状分析
营业税与增值税最大的差异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计税方法不同,营业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那么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价格、收入、税金分离核算;其次,在中国增值税制中,是以票控税、进项税抵扣的一种特殊方式,针对增值额进行纳税,那么就凸显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缴税中的重要性。
增值税与营业税的两大差异点决定了,在增值税改革以后,对于以往非增值税纳税人的金融机构来讲面临两大挑战:即销售端销项税额的计算及专用发票的开具、采购端进项税额的管理。
参照国际惯例,对金融服务基本采用优惠税率或免税待遇,那么中国对金融服务业将实行怎样的增值税制也是各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此次税改初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即表示中国会采用一般征税方法向金融机构征收增值税,这是由中国税制的特点决定的。中国是以流转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国家,与其他以所得税收入为主的国家不一样,在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有50%是来自于流转税收入,在这50%中近25%是来自金融行业。所以若放弃对金融行业征收增值税就意味着给国家带来非常大的财政损失,因此各金融机构应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
中国增值税制中,包含四种计税方法,即:一般计税、简易征收、零税率与免税。在税率上,原本的17%、13%、3%基础上,新增11%、6%两档,随着中国税制的逐渐改革与完善、将推进增值税的立法,在税率上也将趋向合并,因此金融服务业使用的税率更倾向于现有税率中的11%、6%两档。
那么,以金融行业中的银行为例,可以将其业务划分为四大类(存贷款金融业务、直接收费类业务、金融商品交易、其他),财政局、税务总局在制定政策时也会分类考虑改革方向及方式。如下将按照银行收入、损益角度分类探讨银行主要四类业务倾向的征税方式:首先,针对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金融商品交易利息收入等)若适用11%税率计算销项税则意味着需要其敌营的资金来源进行进项税匹配、抵扣,难度比较大。目前比较倾向于6%税率,抵扣项主要来源于日常运营采购成本;第二,直接收费类业务,包括咨询、结算、托管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此类业务类似已经增值税改革的咨询业务,争议较少,多为按照6%税率征收,但难点是会涉及到进项销项两端发票管理;第三,针对投资收益(即金融商品买卖价差收入),是目前争议及难点,税率倾向于6%,但对于是差额征收、全额征收还是免税,在政策倾向上仍不明朗,金融机构需要重点关注此类业务。
抓住机会 迎接挑战
营改增的最本质目标是改变营业税重复计税弊端,以增值税对增值额征税的方式实现结构性减税。若金融机构能够正确执行政策、做到规范管理,理论上是能够实现税负降低的目的,但各金融机构涉及增值税业务管理、核算的明细度将影响其税负增减情况。
鉴于目前的状况,金融机构必须战胜增值税改革的挑战才能实现减负的目标。
时间紧、任务重
从4月推算至2016年1月仅剩8个月时间,目前政策发布时间仍不确定,借鉴电信业营改增经验,为了应对营改增在税政发布2年前电信行业就开始投入准备工作。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结合银行多样的业务内容,如何做到增值税的合规性将是金融机构面临最首要的挑战。
关联业务多需各部门协调
增值税改革将涉及到金融机构各类业务,包括前面提到的存贷、金融商品交易、直接收费、一般商品交易各方各面,涉及范围广、关联业务多,并非只依靠财务部或技术部能应对,需要协调各相关部门进行业务梳理,因此需要由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作业。
运营管理流程的规范化
营改增后销项税的计算、进项税发票的收取在日常运营管理中也将全面涉及到,例如采购时需登记进项发票、出库登记材料用途、报销需价税分离核算、租金收入需分离税金等,并且因税额的变动也将对预算、合同、供应商选择等带来影响。如何规避日常运营管理中的涉税风险、满足合规性就要求金融机构梳理、规范此类业务的流程。
财务风险
首先,营业税简单计税及核算的方式将被强制取代。在核算上需增加“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期初留抵挂账税额”等科目,在取得收入、取得进项税额时都需逐笔核算,并需要在月底转出“应交增值税”科目的余额,申报期时处理进项税的抵扣、转出等,财务核算上的合规性将带来直接的税务风险
同时,将影响金融机构的头寸、收入、税负、利润及会计报表,并对成本分摊、绩效考核及多维盈利分析的因素带来变动,通过此类分析最终会影响到产品定价、供应商评估及资债配比及业务结构的影响。
IT系统改造压力
金融机构涉及到众多的IT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各部门运营系统、财税管理系统等,尽管营改增涉及到多个系统的改造,但如何减少对核心系统的影响、对业务系统的改造又能实现增值税改革,将是各金融机构考虑的重点。
主动应对 未雨绸缪
协调各部门做业务梳理
由计财部或技术部带头,组织各部门学习营改增相关政策、背景,加强对营改增影响的理解。尽早投入对金融机构各类业务的梳理,如贷款业务从交易对手管理、合同签订到放款、还款及财务核算等各环节的涉税事项、信息。政策公布后即可进行快速应对方案的制定。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
增值税改革后,对发票的管理、进项税的管理、申报资料的管理都存在风险点,由于增值税的特点决定此类风险点将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税负的增、减,因此建议通过搭建集中的税务风险管理平台应对此次税改、做好合规性、风险性的管控。建设系统时,应重点注重以下两点:
一是,前提是尽量减少对核心业务系统、已建成系统的改造,金融机构可通过建立数据集市的方式汇总、处理数据,进行主题建模、形成涉税数据底稿,并可将一些增值税价税分离的核算放置在此端进行处理。
二是,建设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完成对日常的报税数据采集、涉税台账、发票管理等,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统一的税务操作平台,通过此平台加强对内部业务、对分支机构税负情况的监控,为税务风险分析、税务筹划做好准备。
金融机构营改增迫在眉睫,在紧密关注财政部、税务总局动向的同时,应未雨绸缪,提前开始对业务的梳理、税务管理平台的搭建,为应对营改增做足准备,直面营改增带来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