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
企业应当对于企业财务分析的程序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做出一个基本规范性要求,以使本企业财务分析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上进行,尤其应当关注的是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应当有一个基本框架要求,否则,任由财务分析人员随意编写,就会因为编写人员水平和个人偏好的不同,给财务分析报告的水平和内容带来缺陷。一般来说,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不够规范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财务分析报告未能形成统一的范式。有的企业对于财务分析工作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必要的管理与规划,具体表现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注意数据的采集,不注意数据的整理和提炼。由于对财务分析报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楚,一些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和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好坏只能依赖分析人员自身的努力程度。有的企业虽然在制度中也明确了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但是过于笼统,可操作性较差,分析人员往往不能在制度范围内进行工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也就陷入一种缺乏制度指导的随意性状态。
由于企业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的相关制度不完善和不明确,导致编写人员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工作要求,财务分析报告编写人员就很可能通过最简单和最模糊的手段完成这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有的报告编写者对自己熟悉的指标和领域比较重视,对自己不熟的内容往往一带而过;有的报告编写者在论证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轻易下结论,有的报告编写者只知道大量列举数据,没有总结与结论。种种行为,都是由于财务分析报告缺乏规范造成的。
( 2 ) 对分析报告的编写缺乏充分准备。有的报告编写者不注意平时的资料积累,编写分析报告时时间安排又过于紧张,以至于没能很好地规划、分析内容和结构,只能以表面感觉代替认真思考。财务分析报告只有建立在对分析内容充分论证、深入探讨的基础之上才能更为科学和深刻,而这需要多方面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分析人员自身的分析水平和知识能力决定了分析水平的高低,从而决定了分析报告内容和结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时间精力的投入,甚至一定经济条件的投入,也是分析报告能否成功的重要物质条件。有些企业不能高度重视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工作,不能专门进行组织和管理,只是财务人员一般性地应付,这就很难出现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有些企业对于财务分析报告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意义认识不深,往往仅从每一个工作周期孤立地看待财务报告的编制问题,没有把它作为企业长期经营规划的必要信息,表现在热衷于解决临时问题,这也使得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倾向于成为简单化的一般性文件。
( 3 ) 只注意细节,忽视整体分析。财务分析报告尽管是以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基础所做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实际上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阶段的经营情况是紧密联系的。如果不能透过发展看数据,通过变化看规律,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特征缺乏把握能力和认识水平。那么在安排分析报告的内容和分析重点时,就会只注意细节和个别指标,缺乏对企业发展整体的合理判断和全面分析。有些分析报告编写者在分析时对于企业整体评价和分析内容过于概括和简单,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指标描述太多,这是一种典型的把握不住大局的做法。正如围棋中的形势判断,如果对一块棋过于注意,就可能忽视更加重要的大局。有时,大局的优势和局部的劣势同时存在,哪个更应当作为判断的基本评价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有的分析人员误认为分析报告就是要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对企业形势的判断更为重要。这种错误的定位,使得分析报告撰写者对一些问题认识绝对化,缺乏辩证的分析,对于未知的事项盲目乱猜测甚至盲目下结论。
( 4 ) 不能考虑财务数据产生的实践背景。指标对财务分析结果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有时指标的变化并不像分析人员自己认为的那么重要。有些分析人员在写分析报告时,过于依赖财务指标,不能分析解释指标变化的真正原因。实际上,任何财务指标的产生、变化都有其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只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考虑财务数据形成的具体原因,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有时,有些特殊因素甚至会使财务指标发生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对财务指标的片面迷信就会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财务分析报告尽管没有固定格式,表现手法也不一致,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作为企业,通过制定较为细致和规范的财务分析工作规范,并对分析报告的格式内容等做出一定的指导(例如,建立财务分析工作索引,将常规分析项目文字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诸如现金流量、销售回款、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变动等一系列的财务分析说明索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规范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有利于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决策者对财务信息的综合利用